當前位置:首頁>一起惠資訊>購物資訊>小程序百日新政 原來藏著微信的新零售野心
小程序百日新政 原來藏著微信的新零售野心
一起惠2017-04-27 09:20:58504 次

以人貨場三維一體作為出發(fā)點,從ID到交付場景再到物流縱橫,新零售的神秘大門就此開啟。

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上任快要100天了,在美國很傳統(tǒng)的“新總統(tǒng)百日新政”這個關鍵點上,特朗普好像目前成績寥寥。

中國互聯(lián)網大BOSS之一——微信在4月18日星期二做了個重大決定:可以通過長按二維碼識別小程序了!從微信小程序1月9日發(fā)布到4月18日,作為體育老師培養(yǎng)的數學天才,我認真的對著日歷用指頭數了數:好像剛剛好滿100天耶!

小程序的“百日新政”,是無意的?還是刻意的?

2016年12月30日,有關小程序誕生之后會帶來的種種想象,我在朋友圈里寫下了如下文字:“千人千面,萬店萬物,一攻一受,Perfect!Great!”

不過,當1月9日小程序真正面世的時候,我設想的Perfect場景沒有出現。剛出生小程序特別刻意的抑制了場景的連接想象力,主要入口來自于用戶進入某一類線下場景去發(fā)現、去使用(來都來了的容易被計入存量,但人們更愛增量)。

于是,過去這100天,小程序從被寄予厚望、從革命性的想象、從新的流量紅利,到被一定程度上歸為可能要失敗的一個產品。4月18日,100天的新起點,會是小程序的煥然重生嗎?回過頭來說說“千人千面,萬店萬物,一攻一受”吧。

“千人千面”是C2B的形象表達,C2B是新零售的終局。時代讓零售必須面對C2B:消費者的認知水平是全球化的,認知迭代速度是互聯(lián)網化的,個性化需求會大量出現。

人人都想有所不同,但社會依然按著“人以群分,物以類聚”的法則在運行。人往往會在追求有所不同于某些人的同時,又試圖趨同于另一些人,從而形成人群、階層。

微信公眾號、微信朋友圈生態(tài)就是一種“人以群分”的社群生態(tài)——由用戶自己來選擇看什么樣的公眾號、在朋友圈接收誰的信息。在這里,自發(fā)的形成了一個趨于“千人千面”的超大流量池:據說公眾號每天的PV在50億量級。

誰不想要流量呢?誰最想要流量呢?

B2C、O2O到C2B、C2M……做零售的,幾千年來都在思考著如何讓物遇到人,如何讓人發(fā)現物。把微信公眾號、朋友圈當成零售的觸點不是什么新鮮事。有很多公眾號都開始了商品的經營,比如知名的一條;有很多做零售的也開起了公眾號來運營內容和人群,比如大悅城。

對大多數的公眾號運營者而言,內容和人群運營是核心,那在商品的運營上會不會力不從心?讀者的認知迭代那么快,內容容易快速調整,商品、商城是不是就不好轉身了?對冀望于通過運營公眾號來創(chuàng)造新觸點的大多數零售商來說,做內容是不是也有點吃力?內容的風格要考慮和經營的商品有銜接的關系,是不是也限制了內容的選擇?

“人以群分”了,“物以類聚”也久矣了。市場上并不缺好的商品,中國的制造業(yè)、零售業(yè)沉淀著大量的商品,它們現在面臨著巨大的流量焦慮(“網易嚴選”的快速崛起就是例證)。

如果公眾號的“千人千面”與零售業(yè)的“萬店萬物”能夠打通,那不亞于開拓了一條新航線,把兩個資源豐富又互有所需的新大陸連接了起來。小程序“即用即走”的特性,提供了雙方很好的結合點。

第一,公眾號不用去涉足偏重的商品供應鏈,做好內容做好人群經營就好;商品方不用去涉足自身不擅長的內容運營,做好產品就好。

第二,雙方互相匹配時,就發(fā)生連接;雙方不再匹配時,就斷開連接。沒有綁定關系,市場自組織,誰療效好找誰。

通過小程序,零售業(yè)為公眾號眾包了商品供應鏈;反之,公眾號為零售業(yè)眾包了內容和人群運營。雙方能力互補,互為眾包。同時,人人愛增量。公眾號有更多與商品、品牌結合的變現模式,零售業(yè)有更多不同人群的流量來源。

公眾號負責“攻”,為品牌、商品培養(yǎng)潛在人群。小程序負責“受”,承載興趣的交易轉化。此謂:千人千面,萬店萬物,一攻一受。

小程序開始支持長按二維碼識別,當初設想的“公眾號負責攻人群,小程序負責受交易”的一種新零售CP組合終于有了實現的基礎。小程序從對入口的抑制,到釋放了更多識別小程序二維碼的場景,一方面應該是來自這100天來的產品應用反饋,另一方面是否有來自阿里系的壓力呢?

4月12日,支付寶聯(lián)合口碑發(fā)布了一個“碼戰(zhàn)略”,要通過二維碼盤活線下用戶和流量。這個“碼戰(zhàn)略”和小程序最早推出時設想的服務場景是不是有點像?

3月底,阿里公布了“千咖登淘”計劃,向廣大的自媒體創(chuàng)作者,特別是微信公眾號大咖拋出了橄欖枝吸引他們登淘做內容,要在淘系龐大的商品供應鏈之上建一層內容層。阿里系的“商品流大陸”正在試圖聯(lián)通“信息流大陸”。

“千人千面”的新零售需要新的信息流來創(chuàng)造商品流的新流動性。海量的信息流軌跡才能支持讓算法更精準的去看透用戶,新零售說來說去一直在努力實現數據化的“看人下菜碟”。

說起“千人千面”,一個代表是“今日頭條”,每個人刷出來的資訊是不一樣的。另一個代表是淘寶,在APP端早早的推出了“千人千面”。但是基于商品流做“千人千面”和基于信息流做“千人千面”,哪個會把人看得更準?

以下為個人感受,僅供參考。

目前基于商品流的千人千面有點像“挖墳”:根據商品瀏覽記錄做推薦,新的推薦有很多是已經購買過的同類。

基于信息流的千人千面更有可能做到“挖潛”:基于閱讀軌跡,可能發(fā)現新的興趣。

一方面是信息流在人的碎片時間中占有的比重更大,八卦是剛需;另一方面是信息這種商品的消費門檻更低,用戶關注點容易出現跳躍式遷移,打開新世界。

未來零售,企業(yè)要從對Marketshare(市場份額)的爭奪進化到對Mindshare(注意力占有率)的爭奪。信息流應該是創(chuàng)造Mindshare的主入口,通過“千人千面”的Mindshare再轉化為商品流中“萬店萬物”的Marketshare。

(注意力占有率:是指消費者潛意識中的品牌影響力份額)

那么問題來了,微信“公眾號+小程序”的組合,在信息流中加商品流,是實現“千人千面,萬店萬物,一攻一受”的最佳CP?還是“淘系海量商品+內容入淘”,在商品流中加信息流,更有構建C2B的戰(zhàn)斗力?

歡迎分享你的看法。有關新零售的觀點,也是千人千面的。

上一篇:蘇寧易購的手機好嗎?

下一篇:資產管理公司聯(lián)邦車局獲得A輪1500萬元融資


聲明:本站部分信息來自互聯(lián)網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如果您發(fā)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